走进洞头区北岙街道东沙村,妇女们围聚在一起正马不停蹄地打包刚精晒好的虾干。而距离不远处的“嘿!虾工坊”内,几十名妇女正在按照规格大小熟练地处理着虾干。
“今天早上把孙子送去学校,我就过来了,这里离家近又方便,像我这样60多岁的人,每天也能赚个六七十块。”村民陈阿婆说道,自从来到这个工坊,她每月能增收2000多元。
去年以来,洞头区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聚力放大“海洋、海岛、海湾、海鲜、海霞”等洞头海洋资源禀赋,高质量打造具有洞头辨识度的“海”字号“共富工坊”新矩阵,激活共富新动能。
除了激活“靠海吃海”的产业优势打造的“蓝色共富工坊”,洞头区还挖掘农产品、非遗文创、海岛美食等资源,建立“绿色共富工坊”,依托“海霞”故乡品牌效应,打造“红色共富工坊”。如今的洞头在各色各样的“海”字号“共富工坊”建设运行下,累计开发上千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东屏街道东岙村村民吕玉花一大早便进入民宿开始准备客人预订的午餐。她是东岙村“宿+”工坊的“厨娘”,通过民宿内的“厨娘榜单推荐”,为前来住宿的民宿客人制作食物,每月拿到2000-3000元的酬劳。在东岙村,还有20多名像吕玉花一样赋闲在家的家庭主妇,拥有“厨娘”这样的半固定工作。
在北岙街道海霞村,党支部书记郑华瑞正和区海霞培训中心负责人商讨下一期讲解员培训班事宜,他告诉记者,“我们村与海霞培训中心开展共建,实现10名村民转产就业,帮助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
目前,洞头已建成各类“海”字号共富工坊共47个,惠及群众1602人,人均月增收达2500元以上。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洞头“海上”共富工坊 铺就海岛群众致富路
通讯员 刘欢 记者 徐龙飞
编辑:孙嘉励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监制:阮周琳